春来万物生,舞阳菌菇荣。3月14-16日,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舞阳县科技局和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管理人员一道,深入舞阳县绿珍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华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红满天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舞阳县军凯菇业农场等食用菌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指导,以技术革新驱动产业升级,促进舞阳县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力,助力乡村振兴。
一、开展香菇菌棒发菌期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

服务团一行实地走访绿珍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华宝公司和军凯菇业农场等地的发菌棚,针对当前发菌期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现场指导。武忠伟教授指出,春季气温波动较大,需精准调控发菌棚温度,保持温度在22-25℃之间,避免高温烧菌或低温延缓菌丝生长;同时强调通风换气与遮光管理的协同作用,防止杂菌污染。在病虫害防控方面,服务团结合近期监测数据,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指导农户采用生态防控技术,如合理使用生物制剂、优化棚内环境,并现场示范感染菌棒的无害化处理流程,降低经济损失。
二、调研香菇品种选育试验

品种是香菇产业的芯片,近年来,服务团在绿珍种植专业合作社持续开展香菇品种选育试验,旨在通过优化种质资源,推动本地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芯”动能。在试验基地,服务团专家详细查看了“9608”、“湖北10号”、“超越2号”、“1513”、“135”、“申香215”和“808”等试验品种的出菇表现,重点评估其抗逆性、产量及商品性。服务团叮嘱要继续做好采后菌棒管理,切实完善后期出菇数据,为选育符合舞阳当地的优质高产稳产品种奠定基础。
三、推广新型羊肚菌栽培模式

服务团推广的“挖沟分垄”羊肚菌栽培模式成效显著。“挖沟分垄”是一种新型的羊肚菌栽培模式,通过技术创新破解传统种植难题,与传统种植方法相比,新型模式通过深挖沟,充分扩大土地可利用空间,实现单位面积产量提升30%以上。在红满天种植专业合作社,服务团了解到,目前七分地的大棚第一茬菇已经采收了约500斤左右,后续几茬菇的产量即将突破500斤,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挖沟分垄”显著增加了亩产量。张朝辉博士指出,“挖沟分垄”模式还可充分利用水温保持土壤的温度,使羊肚菌菌丝的生长温度维持在合理的波动范围,为羊肚菌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但在浇水的过程中要重视水源的洁净程度,以防引起羊肚菌大面积感染。
四、开展大球盖菇栽培技术指导

在舞阳县红满天种植专业合作社,服务团针对大球盖菇栽培中的关键技术难点开展专项指导,为农户送去“及时雨”,夯实产业增效基础。大球盖菇因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有望成为重点推广品种。服务团实地查看了大球盖菇目前菌丝萌发情况,提醒菇农注意近期温度波动对其菌丝长速的影响。发菌期管理温度需控制在22~28℃,温度较低时可覆盖塑料薄膜保温,若高于30℃则要通风散热,防止菌丝生长受抑制或死亡;湿度方面,保持料床含水量65%~75%,空气相对湿度85%~90%,注意定期喷水维持的同时要避免积水,以免影响菌丝透气性和引发杂菌滋生;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让菌丝能正常呼吸,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积累,保障菌丝健康、快速地生长。
舞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姚勇表示,下一步将联合服务团建设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推动舞阳县食用菌产业全面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